当千年溪山‘活’起来——《物华弥新》溪山行旅图幻彰观展记

2025-09-16 19:34 来源:手游巴士 作者:某年某月

用手机看

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使用手机 二维码应用 扫描右侧二维码,您可以
1.在手机上细细品读~
2.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~

手游巴士(www.shouyoubus.com)2025年09月16日: 周末逛《物华弥新》文化特展时,本是抱着 “看看古画” 的轻松心态,却被展厅深处的溪山行旅图 “幻彰” 装置狠狠惊艳 —— 原来千年古画,真能在现代技术里 “呼吸”。

提起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,懂画的人都知道它的分量:绢本上的雨点皴密密麻麻,像把秦岭的苍劲刻进了纸里,近景巨石压阵,中景林木交错,远景主峰直插云霄,还有那个藏在画面下方、牵着毛驴的小人,不细看几乎会忽略,却偏偏是 “行旅” 的灵魂。以前在画册里看这幅画,总觉得隔着一层时空的薄纱,直到站在 “幻彰” 装置前,才真正懂了 “身临其境” 四个字。
《物华弥新》溪山行旅图幻彰介绍

幻彰没有改变原作的构图骨架,却用数字光影给古画注入了生命力。暗场里,巨大的投影将溪山铺展在弧形幕布上,原本静态的雨点皴,随着光影流转竟有了 “湿润感”—— 像是刚下过一场小雨,山石的纹路里浸着水汽;画面下方的赶驴人不再是凝固的剪影,他牵着毛驴慢慢挪动,驴蹄踏过 “地面” 时,还会传来细碎的脚步声,混着远处隐约的溪流声,瞬间把人拉进千年之前的山间旅途。

最妙的是互动设计。当我顺着指引,用手机扫描幕布上的林木,屏幕里立刻跳出原作的局部细节:范宽如何用 “豆瓣皴” 画树干,树叶的浓淡层次藏着怎样的光影逻辑,甚至能看到古画流传中修复的痕迹。工作人员说,这是把博物馆里 “藏在玻璃后” 的细节,通过幻彰 “递” 到了观众眼前 —— 不必再凑着展柜玻璃眯眼,也能看清千年笔墨的温度。

《物华弥新》溪山行旅图幻彰介绍

其实 “幻彰” 最打动人的,从来不是技术本身,而是它对 “物华弥新” 的诠释。它没有用花里胡哨的特效解构古画,而是顺着原作的气质 “延伸”:保留了秦岭的雄浑,却让云雾能流动、溪水能作响;尊重了范宽的笔墨,却让年轻人愿意停下脚步,听一场 “溪山里的故事”。以前总有人说 “古画太老了,年轻人不爱看”,可在幻彰前,我看到不少学生举着手机录视频,嘴里念叨着 “原来这就是课本里的《溪山行旅图》”—— 原来不是传统离我们远,是我们没找到和它对话的方式。

《物华弥新》溪山行旅图幻彰介绍

离开展厅时,幕布上的溪山正慢慢暗下去,最后变回原作的模样。那一刻突然明白,“弥新” 从来不是把传统改得面目全非,而是像这样,让千年的山石在光影里 “活” 一次,让当代人能握着现代的 “钥匙”,打开古人笔下的山河。下次再想起《溪山行旅图》,我脑海里不仅有绢本上的雨点皴,还有那片会 “呼吸” 的溪山,和藏在光影里的文化温度。

 

表羞涩嘛~喜欢就点我

分享吧~提高逼格:

相关阅读

热门合集

更多+

Copyright © 2024-2027 手游巴士 shouyoubus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