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三国望神州》:荀彧,汉臣风骨与乱世棋局

2025-09-12 22:55 来源:手游巴士 作者:某年某月

用手机看

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使用手机 二维码应用 扫描右侧二维码,您可以
1.在手机上细细品读~
2.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~

手游巴士(www.shouyoubus.com)2025年09月12日:翻完《三国望神州》中关于荀彧的篇章,总忍不住停在他伏案拟诏的场景 —— 烛火映着案上摊开的《汉律》,指尖划过 “天子蒙尘” 四字时,指节微微泛白。在群雄逐鹿的三国叙事里,他像一柄裹着锦缎的剑:既有 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 的锐利谋略,又藏着 “兴复汉室” 的柔软执念,偏偏这两者,最终在乱世棋局里拧成了他的宿命。

书中最让我触动的,是他初见曹操的那段描写。彼时曹操尚是 “治世之能臣” 的模样,两人在陈留草庐对谈,荀彧直言 “明公欲平天下,当先安神州;欲安神州,当先扶汉室”。曹操抚掌称是时,他眼底亮起的光,不是谋士遇主的狂喜,更像看到破碎山河有了拼凑的可能。后来他力主迎汉献帝迁都许都,顶住 “挟天子” 的非议,一遍遍在朝堂上据理力争:“洛阳残破,许都虽小,却能让天子有片瓦遮身,让各州郡知汉祚未绝 —— 这不是权宜,是根基。” 那时的他,是真信曹操能做 “汉之伊尹”,能陪他一起把 “望神州” 的愿景,从纸上落到中原大地上。

《三国望神州》荀彧介绍

可乱世最狠的,是把 “信” 一点点磨成 “疑”。《三国望神州》没回避荀彧的挣扎:曹操破袁绍后声望日隆,有人劝进魏公时,他在朝会上第一次与曹操红脸。书中写他 “立于殿中,青衫单薄却如松柏”,字字掷地:“明公起兵时言‘匡扶汉室’,今若称公,置天子于何地?置天下汉臣于何地?” 那一刻他该是清醒的 —— 眼前人早已不是陈留草庐里的 “明公”,而是要踏过汉室基石,另筑魏室江山的枭雄。可他偏不肯退,就像握着一把快断的弦,还想弹出汉家的调子。

最痛的一笔,是他收到空食盒的那个雪夜。书中没写太多激烈的冲突,只说他打开食盒后,静静坐了一夜,第二天案上多了封奏折,内容仍是劝曹操 “缓称公之议,以安民心”。直到侍者发现他时,烛火已灭,案上《汉律》的封皮,被泪水浸得发皱。这个细节比任何悲壮都戳人 —— 他到最后,都没放下 “汉臣” 的身份,哪怕知道自己早已成了棋局里的弃子。

《三国望神州》荀彧介绍

合上书时,窗外正飘着细雪,忽然想起书中荀彧曾对曹丕说:“神州不是某家的天下,是百姓能耕桑、孩童能读书的土地。” 他终其一生,都在为这个目标奔走,却忘了乱世里的 “初心”,往往抵不过权力的碾压。可也正是这份 “不切实际” 的执念,让他在三国的群星里,多了几分让人心疼的重量 —— 他不是完美的谋士,却是乱世里最清醒的 “汉臣”,用一生的风骨,为 “望神州” 的理想,画了一道遗憾却璀璨的痕。

 

 

表羞涩嘛~喜欢就点我

分享吧~提高逼格:

相关阅读

热门合集

更多+

Copyright © 2024-2027 手游巴士 shouyoubus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.